一片蛙声中寻找记忆深处最纯正的“柏各庄大米”
访曹妃甸立体循环农业创始人王宝
摄影:杨柳青 采编:张馨蕊 编审:陈志明
“我的目标就是在五年内,以生态大米为主打,实现农产品商业化,让人们记忆深处最纯正的柏各庄大米重回餐桌”,这位在田间地头向我们讲解的便是曹妃甸立体循环农业的创始人、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获得者、唐山曹妃甸秸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
访曹妃甸立体循环农业创始人王宝
摄影:杨柳青 采编:张馨蕊 编审:陈志明
王宝参加创业创新大赛获奖证书及奖杯
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的王宝,一直对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感情,经过自己的市场调研发现,市场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材的需求,这就使王宝有了利用生态循环新农业种植柏各庄大米的这个念头。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柏各庄大米的原汁原味,王宝四处学习,听取经验,最终决定从土壤入手,利用水稻秸秆加工饲料养殖奶牛,再利用奶牛粪便制成有机肥调节土壤,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循环。依靠大米、青贮饲料、有机肥、肉、奶实现项目的收益。
王宝与技术人员在田间考察
柏各庄大米以其颗粒匀净、富有粘性、糯软香喷、适口性强而远近闻名,堪与天津“小站米”相媲美。其米质营养丰富,为人们普遍喜食。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柏各庄大米的品质和营养等下降。王宝利用有机肥代替传统化肥,利用人工放生青蛙捕虫,使用杀虫灯的方式降低农药的使用,实现生态防治、控制虫害。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有人找到王宝,对他的项目十分认可,希望请他到其他地区继续这个项目,但他拒绝了,王宝坚信只有在曹妃甸、只有这的一方水土才能培育出最纯正的柏各庄大米。抱着这样的初心,王宝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的目标:三年内实现产品的商品化。王宝认为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同样的品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员种出来的口感不一样,他的目标是通过肥料、土地、种子、田间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入手,让第一袋大米和最后一袋大米的品质口感相同,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通过新技术、无农药、长日照、滦河水、改良田、盐碱地等,重塑原国营柏各庄农场大米这个金字招牌。为了保证大米的品质,在种子上王宝也下了大工夫,采用自繁自育的种子,并请中科院老师进行种子的提纯工作,在源头保证稻米的纯正。
田间杀虫灯
稻田实地
王宝将土壤治理作为一个重点,邀请中国蚯蚓行业的领军人物及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的法月萍博士指导蚯蚓的养殖与运营,并与滦南奶牛场达成合作协议,利用没有农药残留的牛粪制成有机肥。利用大疆无人机和法博士的蚯蚓肥进行联合实验,寻找到更适合当地土壤的治理方式。未来,王宝将会把有机肥厂作为核心产业链进行更深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