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独立哨位 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
上图:杨富祥顶风冒雪带队在无人区铁道线巡逻。史彦宾摄
再上昆仑山,又见杨富祥,还有他身后那条蜿蜒在“世界屋脊”上的青藏铁路。海拔4868米的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哨卡,这个武警部队海拔最高的独立哨位一如往昔,山顶积雪终年不化,每走一步都感到胸闷气喘、腿如铅注……
今年36岁的杨富祥已在守护天路的“云端哨卡”上坚守了12年。去年,杨富祥被武警青海总队党委破格提拔为执勤支队执勤二大队大队长,带队守护千里青藏铁路线。与记者上次见他时相比,他的发际线高了、皱纹多了,就连说话也有点“急”了。
“要干的事很多,要学的东西更多!”正在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查勤的杨富祥言语间始终流露着一种责任感。怎样把下辖的几个中队协同成一个作战群?怎样带领大队官兵在改革重塑的路上再创佳绩?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岗位虽新,但是杨富祥对每个中队、每个哨位了如指掌。三岔河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脸,缺氧干燥带给人的高原反应更加不适,也让他想起了当初天路给自己的“下马威”。
2006年,军校刚毕业分到支队机关任参谋的杨富祥主动报名要上青藏铁路执勤。“哨位那么高、那么苦,要慎重考虑!”身边的战友善意地提醒道。
当时24岁的杨富祥认真地回顾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岁当兵,凑巧来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部队。军人的后代没有给军人丢脸,新兵连里他的训练成绩没有跌出过前三名,下连后表现优异被提干……他决定,这次更要冲锋在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站岗执勤!
就这样,杨富祥来到青藏铁路原三岔河大桥守护中队,开始了他的守路生涯。12年间,从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大桥守护中队,到4533米的沱沱河大桥守护中队,再到4868米的昆仑山隧道守护中队,杨富祥守护的点位越来越高,承担的使命越来越重,在天路上留下的故事越来越多。
那一年,昆仑山隧道西出口发生山体滑坡,巨石和泥沙将铁路轨道掩埋20余米。“还有1小时,拉萨到上海的火车就要过隧道了,我们必须抓紧抢通!”杨富祥和中队官兵顶着刺骨寒风,用铁锹和镐头拼命清理泥沙,肩扛手抬、移土清泥,与时间赛跑。突然,一块岩石从山顶滑下,他来不及多想,迅速将身旁的2名战士推开,自己的小腿却被岩石尖划伤。直至铁道清理完毕,大家才发现杨富祥裤腿上的血迹。
那一年,杨富祥的妻子张小红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一条腿因此被截肢。“我们离婚吧!你在山上已经够苦了,我不想拖累你……”听到这话,杨富祥将妻子一把搂入怀中,眼泪止不住地流。
“我老杨家没有这样的人!”杨富祥用行动让妻子体会他的心意。张小红装上了假肢,开始重新练习走路。杨富祥变着花样给她做爱吃的饭菜,为她擦身、换洗衣服,让爱干净的她每天清清爽爽……丈夫的不离不弃让张小红脸上恢复了笑容。重新站立的张小红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被武警部队评为“十佳军嫂”,他们一家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2年的时光流转,一个个数据见证着杨富祥履行守好青藏铁路线诺言的足迹:带领官兵在无人区铁道线上武装巡逻2300多次、累计行程2万余公里,排除铁路落石、野生动物上道等险情60余起,带领官兵先后参与车祸救援30多次,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50多次。
“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官兵的扎根奉献,我非常荣幸地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只有更加努力,才对得起这份信任,不给天路官兵丢分。”杨富祥话语中充满一如既往的坚韧稳重。
目送着一列列疾驰而过的火车,看着营区里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巨幅祖国地图,杨富祥总感到热血沸腾。听过那么多歌曲,但他一直觉得武警野战文化小分队专门创作的那首《云端哨卡》最好听:“那年我来到昆仑山下,当兵走上云端的哨卡,任寒风吹过绿色的记忆,让雪山见证信仰的海拔……”(张海华 王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