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农牧的生猪到底死了多少,要有进一步说明
上市公司雏鹰农牧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2018年预计亏损29亿元—33亿元,而导致其巨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雏鹰农牧的这份公告一出,即引起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很多投资者想到了一年多前东北一家养殖公司獐子岛曾出现的海底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的事件,因此戏谑地说,扇贝还没跑回来,猪又饿死了,资本市场是来了一批说相声的吗?资本市场当然不是说相声的地方,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雏鹰农牧一下子要预亏30亿元左右,仍然让人难以接受。雏鹰农牧是一家农牧类上市公司,这类企业与工业类企业不一样的是,它们的生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看天吃饭”的特点,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公司经营确实会遭遇重创甚至毁灭性打击。一年多前发生的獐子岛扇贝死亡事件,就是因为寒流的袭击导致海底扇贝大量死亡。当然,雏鹰农牧是以生猪养殖为主营的企业,遭遇自然灾害的风险要小得多,其产品销售较为稳定,经营业绩不应该出现大幅度的起落。因此,在正常年度出现巨亏30亿元,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对于雏鹰农牧主要质疑的是它提出的“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的理由。有网友认为,这跟獐子岛扇贝跑了有异曲同工之妙,猪跑不了,于是只好说猪死了。这种说法虽然缺乏事实依据,但生猪养殖毕竟不是一件技术性太复杂的事,如果大面积死亡甚至影响到公司的业绩,这是一个严重事件,但在此之前,未见雏鹰农牧公布过任何说明,现在突然这样说,难免让人觉得是在寻找理由推卸责任,甚至是掩盖其为了玩弄财务数据“洗大澡”而随便编造的理由。
确实,对于生猪养殖类公司来说,近年来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不算小,一方面随着非洲猪瘟在国内的蔓延,企业需要投入更大成本防疫抗疫,但消费者对猪肉类产品的需求却在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在去年曾一度趋于紧张,导致我国猪饲料价格上涨——这种“两头夹击”的格局势必加重了农牧类企业的经营压力。但是,雏鹰农牧没有诚恳地向投资者交代问题所在,而是以一个大而化之的理由来糊弄市场,也表明它对投资者是不够尊重的。
最近因商誉减值等出现的风波,深刻地说明一个道理,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在利用会计手段操纵公司利润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由于股份制企业的制度设计,分布在社会上的中小股东很难对这种行为行使监督权。这不能不说是现行的股份制度的一个不足。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应该看到这种不足,设计相应制度,赋予中小股东更多的监督权。特别是这种集中出现的商誉减值,已经在客观上影响到了市场的稳定,监管部门更不能听之任之。
目前,深交所已经向雏鹰农牧发出关注函,要求其说明公司销售生猪单价大幅下滑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说明公司于2018年集中计提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进行业绩“洗大澡”的情形。雏鹰农牧应该端正态度认真回答深交所提出的问题,而不能以描绘生猪大量死亡的骇人图景来忽悠市场。(周俊生)